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肉鸡养殖管理者开始采用低温养殖模式,通过控制整个养殖周期的温度曲线来提高肉鸡的采食速度和生长速度。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会对肉鸡的成活率产生较大影响。在养殖周期的温度曲线设置中,我个人持以下观点:
1、"给鸡群创造适宜的环境"与"让鸡群适应我们的温度":在肉鸡养殖中,我们应该明确是我们去适应鸡群还是让鸡群适应我们。低温养殖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追求低温,而是在鸡群合适的温度区间内采用低温模式。忽视这一点会导致鸡群的不适应,容易出现冷应激和料比升高等问题,尤其是在20-33天之间。因此,我们要在适当的范围内为鸡群创造适宜的环境。
2、"按部就班的降温"与"每日目标温度调整":一旦设置好整个养殖周期的温度曲线,并不意味着它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需要根据外界环境、饲养管理的调整以及鸡群的表现来进行每日目标温度的调整。这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鸡群的表现,包括防疫情况、分笼情况、特殊天气和鸡群整体状况等因素,及时调整温度曲线。
3、"整体鸡群表现"与"个体区域表现":由于鸡舍长度和笼体空间的限制,笼养肉鸡存在温差是不可避免的。为避免鸡群受凉,我们应注重各个区域的温差调控,包括前中后、左中右、上中下。建议以最低温度的鸡只表现为主,控制最低标准,例如无张嘴、轻微聚堆、不溜边、精神正常、不炸毛等。这样可以兼顾整个鸡舍的鸡群表现,避免其他区域过热。
4、"合适应激"与"不当应激":应激在笼养肉鸡养殖中是难以避免的,适当的应激有助于鸡群适应环境变化,例如小范围的温度变化和偶尔的高低温等。然而,不当的应激会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继发感染。因此,我们要注意避免较强的防疫分笼应激、持续的高低温应激和冷风应激等。偶尔的低温让鸡群适应是可以接受的,但持续的低温会导致机体调节紊乱,产生问题。
5、相同的出栏温度,不一样的降温过程:温度曲线设置的原则是两头快,中间慢。所谓两头快,指的是第一周和最后一周的降温幅度较大;中间慢则是指从第二周开始面临的应激较多时,降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34天这一阶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需要缓慢地降温,保持鸡群的舒适度,确保鸡群安全稳定地度过这一阶段。一般来说,从第8天开始到第26天,应采用缓慢降温的方式;而从第26天开始,则逐步加大通风和降温幅度。
根据当前的笼养模式和肉鸡生产性能,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周龄温度控制指标供大家参考:在第1周,温度应控制在28.5-29℃之间;第2周为27.5-28℃;第3周为26-26.5℃;第4周为23.5-24℃;第5周为21-21.5℃;第6周为18℃。
最后,养鸡的核心在于以鸡为本,养殖者应为肉鸡提供良好的服务,只有这样,肉鸡才能给予我们良好的利润回报。因此,在进行肉鸡养殖时,我们应始终以鸡群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调控温度,创造适宜的环境,确保肉鸡健康生长。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可以优化笼养肉鸡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注意鸡群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状况。